• 2013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抗战时期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立

      2013(1):5-13.

      摘要 (4901) HTML (0) PDF 1.24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战时期,革命现实主义在新的形势下,采取了灵活而策略的应时之应对方式,在与民族文学观的交错并行和多元并存的理论状况中,不断发展,奠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剖析该理论的演进历程、建设状况、理论构成、逻辑构架、概念内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 论抗战时期大后方民歌民谣之兴盛及缘由

      2013(1):14-21.

      摘要 (4587) HTML (0) PDF 1.16 M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是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和社会影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特殊贡献。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大后方的民歌民谣长期无人问津,成为抗战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应从当时的文学实际出发,从历史主义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文学观来予以评价。其兴盛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创作时间持续久长,作者众多作品量大;二是地域分布广,影响范围大;三是题材内容社会性强,丰富深刻;四是文学形式灵活多样,精彩纷呈。其兴盛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一是适应抗战文学需求的文学特性,二是文学社团和机构组织的大力推动,三是理论界的强烈支持倡导,四是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创作,五是出版界的鼎力相助等。

    • 古代文论研究与文学理论的学术范式

      2013(1):22-27.

      摘要 (2767) HTML (0) PDF 1.21 M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范式是科学研究的模型或模式,一种理论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理论体系的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即理论体系的学术范式。中西文论具有不同的学术范式。近现代“西学东渐”导致中国文论被西方文论切換,传统断裂,学术范式转型。古今中外文论范式的差异体现在:总体上思维方式、思想基础、理论范畴、理论建构的不同与具体研究中研究视角、研究途径、研究方法、论述方式的不同。通过比较对照、辨明异同的方法辨析中西文论的通约性与特殊性,找到可以遵循、参照、借鉴、融合之处,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学术范式的可循路径。而加强作为比较的前提和基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术范式的研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 从《诗》学到诗学 ——刘勰《诗经》阐释与《文心雕龙》诗学理论

      2013(1):28-35.

      摘要 (3154) HTML (0) PDF 1.26 M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文学批评到理论建构是诗学的生成模式之一。刘勰在“宗经”视野下“论文”,尤其重视对《诗经》的批评与阐发,不仅以《诗经》为文体之源头、文学创作的范本、文学批评的标准,还通过化用《诗经》文本语言来陈述其诗学理论。通过对《诗经》阐释,刘勰提出了“雅丽”的文学审美理想,概括出了“为情而造文”、“比兴”、“以少总多”等重要文学创作手法。从对《诗经》的阐释批评到《文心雕龙》的诸多诗学理论形成,刘勰为中国文学理论之“从《诗》学到诗学”生成模式提供了考察的典型个案。

    • 试析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关系

      2013(1):36-40.

      摘要 (3115) HTML (0) PDF 1.12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关系基于文化与文学之间存在着的双重关系,首先是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包容性关系,其次是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分离性关系,二者之间的互动促成了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范式。

    • 论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迁与民族交融

      2013(1):41-46.

      摘要 (18618) HTML (0) PDF 1.21 M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秦汉时期,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的势力范围。随着中原王朝的疆域延展,大批秦人、汉人等中原族群通过任官、随军、屯田、流放等方式纷纷移居乌江流域地区生产和生活。这不仅打破了当地长期以来的民族封闭,而且强化了中央王朝对乌江流域等西南边疆的政治统治,有效促成了乌江流域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韩愈“急于仕进”原因探讨

      2013(1):47-52.

      摘要 (2997) HTML (0) PDF 1.21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士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从利于自身与家族发展,跟随社会价值追求,往往会作出有背于传统士人价值的选择。韩愈的“急于仕进”即有着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不应该被后世所指责,更不应该成为否定其贡献的把柄。

    • 丘逢甲三事考辩

      2013(1):53-60.

      摘要 (3050) HTML (0) PDF 1.23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丘逢甲的一生可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熠熠生辉。甲午战争前的丘逢甲是个忧国忧民、淡泊仕途、鄙弃功名利禄积极寻求富民强国道路的知识分子;甲午中日战争起,他散家资筹建义军,首倡自主,临危受命担任义军统领和民主国副总统,与强敌浴血苦战;内渡后,投身教育,为国育才,同情维新派进而转变成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可谓与时俱进。

    • 方之中与诗集《人底改造》的“批判”

      2013(1):61-68.

      摘要 (3058) HTML (0) PDF 1.18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方之中的军人身份,掩盖了他的作家身份。作为现代中国作家及编辑家,方之中显然被遗忘了。本文试图对方之中的情况做简单介绍,并结合他被批判的诗集《人底改造》进行分析。《人底改造》作为方之中共和国初期重要的文学创作,出版后却遭到《文艺报》的点名批评,这使带有军旅作家身份的方之中,最终停止了文学创作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十年代初期文艺界的“内部清理”。

    • 《暴风骤雨》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

      2013(1):69-74.

      摘要 (3105) HTML (0) PDF 1.21 M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随着当代中国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的版本经过历次修改形成了不同的文本形态。从版本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作品版本的变迁和文本修改进行对校和分析,发现背后的时代原因,把握其在适应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文学规范需要的同时,透视当代文学所留下的时代特征及审美意味。

    • 比较视野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优化路径

      2013(1):75-80.

      摘要 (2546) HTML (0) PDF 1.20 M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教育权是现代宪法所确认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有关受教育权的保障和救济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一系列教育诉讼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因文化传统、法律制度与技术以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其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两大法系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相关制度的设计、实践差异,借鉴域外先进的法律技术经验,可以对我国的制度优化有所裨益。

    • 公租房制度的行政法治逻辑 ——以公共政策为参照

      2013(1):81-87.

      摘要 (2937) HTML (0) PDF 1.14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行政法学视野下,我国公租房制度体现为一系列贯穿权力逻辑的公共政策实施脉络。以此为参照系,通过认知客观环境、明确价值取向、选择具体供给模式的行动体系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普遍福利的公租房供给区别于特殊福利的行政给付,创造城市发展的流动居住空间以满足公民的发展需求才是其真正致力于实现的,因此公租房制度要避免在准入与退出机制中陷入福利误区。而最终,行政法治逻辑中的公租房制度的正当性体系需要有效性、可接受性、形式法治等因素的共同支撑。

    • 英语现在完成体表示的状态和语用解释

      2013(1):88-95.

      摘要 (2961) HTML (0) PDF 1.17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在完成体的意义涉及三个方面,即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以及相关的语境因素。在语义层次上,英语现在完成体在话语中引入一个在现时之前发生的事态以及由这种事态产生、在现时存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即基础事态)和语境因素进行一定的语用推理才能得到,因此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对完成体意义的语用推理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境因素参与的程度。在有些情况下,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是产生当前某种状态的直接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语境暗示的。

    • 《韩非子》比喻类型探析

      2013(1):96-102.

      摘要 (2975) HTML (0) PDF 1.22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现代比喻理论和篇章语言学理论,《韩非子》比喻类型可从句法和篇章两个层面进行归纳。在句法层面,句子被看作最高结构单位,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关系,《韩非子》句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四种基本类型,每种基本类型又有许多变式;在篇章层面,以包含一个话题的比喻篇章作为基本单位,其类型划分主要依据一个基本比喻篇章中喻体的组篇方式,《韩非子》篇章比喻可划分为单项式、平行式、延伸式、对立式、递增式、寓言式和引用式七种类型。

    • >艺术
    • 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审思

      2013(1):103-106.

      摘要 (4527) HTML (0) PDF 1.12 M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目的大致存在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是鲜明社会本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更基本的是人本论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特殊人和完善其特殊生活。

    • 语文考试阅读题型框架探讨

      2013(1):107-112.

      摘要 (2682) HTML (0) PDF 1.13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型特征,在借鉴美国PSSA阅读考试题型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语文考试阅读能力题型框架的建议。中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阅读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解释题、摘录题、读后感题、改写题等题型。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型框架由选择题、简述题、开放题构成,每一种题型都可以分为必作题与选作题。同时,每一种题型都应当对应相应的阅读能力水平。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