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电影》与大后方抗战动员话语的“电影”建构

      2020(4):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1

      摘要 (1610) HTML (0) PDF 1.31 M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出版的唯一一本电影学术刊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内行办刊的编辑理念、“电影抗战”的编辑立场、灵活的编辑策略成为《中国电影》的编辑思想。在这种编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刊发了大量关于电影的功用、电影的国策、中国电影应走什么路线、农村电影的制作、纪录电影的价值、如何借鉴苏联电影经验等为主题的讨论,成为匡助大后方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重要介质和战时“电影救亡”的缩影。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渝会所详考

      2020(4):1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2

      摘要 (2754) HTML (0) PDF 1.28 M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迁渝之后,初在公园路青年会104号办公,后租得临江门横街33号作为会所,因日机轰炸被毁,又租得张家花园65号为新会所。其“两翼”,一为南温泉南泉新村24号附3号,有会员宿舍数间;二是北碚办事处,初在北碚汽车站旁边的“止庐”,后迁蔡锷路24号林语堂住宅。文中的考证,既是对“文协”总会史迹的彰明,同时也是对其民族节概的阐扬。

    • 《红岩》与中国当代国家文学

      2020(4):23.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3

      摘要 (1595) HTML (0) PDF 1.27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建构,既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学发展逻辑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特殊性的体现,但其体制化资源却主要来自前苏联。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并于1934年8月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奠定了前苏联国家文学的基础,展现出现代民族国家语境下新的国别文学发展愿景及其发展路径,对我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的创作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国家文学构建的一个代表和缩影,并为新中国国家文学提供了创作范式,创造了成功经验。

    • 含道必授——《文心雕龙》的文学教育思想论析

      2020(4):30.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4

      摘要 (2365) HTML (0) PDF 1.28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心雕龙》标志着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基本成熟,其教育思想与其文学理论直接相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刘勰意图改变当时文风,廓清文坛弊病,确立后学师法的矩矱范式,以及指授后学为学门径与渐进程序等方面对《文心雕龙》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授受内容和目标宗旨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并为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参考。

    • 中国题画诗类型新解——以中国现代画家诗人诗作为例

      2020(4):38.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5

      摘要 (1050) HTML (0) PDF 1.28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诗画一律”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这一艺术融合的最终形成是“诗向画的靠拢”与“画向诗的靠拢”双向运行的结果,题画诗是对“诗画一律”艺术观念的实践。通过列举中国现代画家创作的题画诗,证明中国题画诗从诗画关系上可分为三类:诗意大于画意、诗意等于画意、诗意小于画意。通过对中国画家题画诗新的类型分析,既能理解画家在创作题画诗时的“文本间性”,又能认识均衡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 出土文献所见北魏早期的士族制元素——杨琏、刘玉墓志比较研究

      2020(4):4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6

      摘要 (991) HTML (0) PDF 1.28 M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出土文献是研判中古历史的第一手素材,北魏早期史料匮乏赖以补充和校正。新见北魏杨琏墓志是透视北魏前期社会历史的重要素材,然其丰富内涵惟有结合同籍人士刘玉墓志方能深入解读。二人同为西恒农胡城人士,先祖为汉将李陵部众,出击匈奴兵败被俘,从此流落草原诸部,艰辛繁衍生息,直至北魏辗转投靠,以匈奴化汉人的姿态成为代人集团之特殊成员。他们顺应士族化趋势,伪冒郡望,攀附弘农名族,反映时人门第速成之功利心态。其近世功绩履历构成实际的姓族门资,杨琏高居华腴等级,刘玉跻身甲乙丙丁层位,彰显北魏遴选士族体制至上、酬赏勋绩的特性。他们根据世资拥有相应的仕进通道,即以禁卫武官释褐,而后外放地方郡县。两方墓志洋溢贵族气息,其中反映北魏早期士族制成就的节点尤为关键,说明士族化是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绝非孝文帝厘定胡汉姓族一纸改革诏令那样简单。

    • 泸夷与宋代泸州多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策略及其争论

      2020(4):54.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7

      摘要 (1667) HTML (0) PDF 1.27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泸夷的存在,是宋代泸州地方社会治理特殊性的关键。在南宋中后期,以御戎为急,偏重边疆军事安全的地方治理策略成为官样文章中称颂泸州地方长官的一种政治文化传统。加强边境地区的兵备和镇抚边外的蛮夷,通常是宋代士大夫提到泸州时最容易联想到的政治文化意象。宋代泸州地位的上升,实质上依靠的是泸夷对川南社会影响力的强化。因此,其时泸州的地方治理就渐渐形成了不得不以“御戎为急”的大政方略。但部分士大夫则认为,泸州当局地方治理的方针策略偏离了儒家“阜民之政”的理想。从历史经验看,较之军事实力对川南少数民族各部的威慑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亦是宋朝稳定西南不可或缺的要素。

    • 从“贵族水路”看18世纪英国的工业化:经济转型中贵族作用的探研

      2020(4):61.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8

      摘要 (1386) HTML (0) PDF 1.29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8世纪英国出现内陆水运业的整体革新,此间贵族群体主导大量“水路”营造活动,其结果是给英国工业化带来很多助益。前期贵族对河道整修的运作给北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很大支持,成为工业发展的保障。此后在贵族引领下,出现大规模运河修筑的现象,由此进一步推动工商业崛起。18世纪后期贵族又开始大规模进行港口建设活动,使港口与河道、运河一并形成完善的现代水路交通体系,成为英国本土工业经济的主要运输平台。贵族群体出于自身获利目的参与其间,其最终结果是促进英国整体经济转型的起步,为英国率先迈入工业文明奠定基础。

    •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样态

      2020(4):69.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09

      摘要 (902) HTML (0) PDF 1.27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举措。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增进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情景,提升教育实效。落实这项工作,应当遵循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基本理念。近年来,西南大学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主要表征为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引流课程思政源头活水、打造育人金课多维格局三个方面的实践样态,以期为其他高校探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借鉴。

    • 积极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0(4):77.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10

      摘要 (920) HTML (0) PDF 1.5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多基线跨行为实验设计,对一名自闭症儿童“推教学图片、说‘再见/拜拜’、头偏向左边倒在地上”的课堂干扰行为,制定积极行为支持计划进行干预,探究其减少课堂干扰行为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行为支持对处理自闭症儿童“推教学图片、说‘再见/拜拜’、头偏向左边倒在地上”的课堂干扰行为具有良好的立即成效和维持成效。

    • 康宁蜀绣艺术特色研究

      2020(4):8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11

      摘要 (937) HTML (0) PDF 10.37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康宁是重庆第一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刺绣作品既有蜀绣的传统,又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本文对康宁刺绣的作品进行了分类,并从构图、造型、用色、技法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康宁刺绣题材丰富;在构图上主要以“中心式”为主;人物题材刺绣多以“美女”造型为主;用色上除了追求仿真外,喜好用红、橙、绿等颜色;在刺绣针法上,她不拘泥于传统针法,不断开发新的刺绣针法,在原有的蜀绣针法基础上,又独创了“双扣针”技法,使其呈现出更为独特美妙的视觉效果。这些艺术特色体现着康宁刺绣特有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其深入研究,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蜀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西南古民居建筑中铺首衔环的发展演变及功用与特征

      2020(4):9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12

      摘要 (876) HTML (0) PDF 8.02 M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铺首衔环是我国古建筑门宅上常见的圆形装饰构件,既有装饰意义又有实用价值[1]。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地区,该地区的铺首衔环造型主要以追求美为目的,创造出具有装饰属性和特定历史意蕴的文化符号。西南地区流传至今的铺首衔环以题材丰富、造型独特、色彩朴素、材质天然等优点彰显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趋势,呈现出古拙与沧桑的审美特质。

    • 《公共图书馆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款的立法论和解释论评析

      2020(4):10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413

      摘要 (819) HTML (0) PDF 1.26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款对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立法论和解释论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研究与法律思维方法。利用立法论和解释论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专项评析并提出法律修订和正确执行的建议,有助于对相关条款的正确理解和准确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稳定,为法律补充完善提供帮助。要慎用立法论,善用解释论。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