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连片贫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演进态势及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5武陵山区71县、区(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2020(5):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1

      摘要 (2184) HTML (0) PDF 1.44 M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指数,对2004—2015年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格局演化和现状分析,构建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产业结构等多维视角探寻影响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的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进程呈现出起点低、演进态势显著向好的总体特征。2004—2015年,该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2008—2011年的低度耦合协调阶段以及2012—2015年的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武陵山区71区县城乡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特征,就其影响因素而言,金融规模扩张水平、城镇化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等因素对武陵山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负向促进作用。

    • 重庆市生态休闲农庄品牌形象、感知价值与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0(5):20.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2

      摘要 (1001) HTML (0) PDF 1.34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重庆市生态休闲农庄的特征和分类,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构建了与生态休闲农庄高度一致的品牌形象和感知价值维度指标,并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中介变量因子。提出生态休闲农庄品牌形象、感知价值维度与消费者意愿之间相关研究假设,并通过定量分析,运用回归模型加以验证。最后从如何进一步提升生态休闲农庄品牌,增强消费者消费意愿提出对策建议,为探索重庆生态休闲农庄发展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时代农村生态治理: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0(5):32.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3

      摘要 (1441) HTML (0) PDF 1.32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农村生态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然而,农村生态治理在价值理念、行为主体、技术支撑、生态产业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系统困境。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突破困境,从以绿色理念引领农村生态治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健全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五个维度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理念、主体、技术、产业和制度的生态化转型,提高农村生态治理能力,尽早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

    • 元和十四年朝廷大事件对白居易忠州诗的影响

      2020(5):40.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4

      摘要 (942) HTML (0) PDF 1.36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三月二十八日白居易到达忠州任刺史,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歌,其主要特点一是记写政事的作品平和简淡,二是以个人生活为主题的作品普遍渗透着乐少愁多的诗情。这种情状的出现除个人仕途际遇的原因之外,也与朝廷发生的大事件有很大关系。正是朝廷的大事件与白居易自身的仕宦遭遇共同作用,塑造了白居易忠州时期的诗歌表达形式及情感方向。

    • 《新列国志》中的“借言作断”之法

      2020(5):50.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5

      摘要 (918) HTML (0) PDF 1.32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冯梦龙在《新列国志》的创制过程中,发挥《左传》“借言作断”之法:一方面,将春秋义理融入人物话语,明白显豁地反映历史真相,寄寓是非论断;一方面,借鉴《左传》中“君子曰”的模式,以髯翁、髯仙、史官、史臣等身份进行讽咏,或出以己意,或引经据典,以有诗或无诗的评论,增加内涵与意趣。他力图经史融合,藉由小说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大众教化,提升了列国小说的品格,确立了《新列国志》在列国小说演进过程中的典范意义。

    • 新见晚清滇黔长篇宣讲小说五种

      2020(5):5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6

      摘要 (997) HTML (0) PDF 1.32 M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有关宣讲小说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理论研究已经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仍有许多文献资料尚未被研究者所知。近来笔者发现滇黔地区存在不少晚清善堂刊刻的《广化新编》《滇黔化》《济世良丹》《扶世良丹》《辅道金针》等长篇宣讲小说五种,从不同角度演绎清代的圣谕十六条。这些小说表面上具有传统小说的形式,却因着力于劝善而未被学界关注。本文特对此类小说予以介绍,以促进相关研究。

    • 申报馆旧小说的刊刻

      2020(5):63.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7

      摘要 (906) HTML (0) PDF 1.31 M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申报馆作为一家民营出版机构,在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刊刻了大量的旧小说。在小说禁令森严的情况下,申报馆大量刊刻旧小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利益的驱使,还有很多其他主客观因素。申报馆旧小说刊刻的成功,与其进步的小说出版理念和对刊刻书稿的慎重选择有很大关系。申报馆的旧小说刊刻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当时其他出版机构的小说刊刻、小说家的创作、新式稿酬制度和出版制度的创立、规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申报馆旧小说的刊刻,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转型及出版制度的规范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词语考释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2020(5):70.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8

      摘要 (973) HTML (0) PDF 1.33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是指收藏于国内的黑水城汉文文献。因为此类文献所收多为社会经济类文献,所以其口语色彩较浓,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对于辞书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以《汉语大词典》为例,通过对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考释,探讨《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编纂和修订有所补益。

    • 从“踢”的动作方式和论元互动看其语义演变

      2020(5):77.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09

      摘要 (913) HTML (0) PDF 1.35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常用动词“踢”,已有的研究与辞书释义对其语义认知不足。通过与“踢”搭配的论元进行穷尽性调查,发现动作方式和论元类别的不同与互动都会导致动词语义的演变。研究表明,动词“踢”的语义构成一个有机的语义系统。辞书应该根据自身的性质对这些义位进行选择性收录。

    • 环三峡地区“前巴文化”述论

      2020(5):8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10

      摘要 (1041) HTML (0) PDF 1.3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巴文化”即指在巴文化产生之前于环三峡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文化,它以新石器时期为重心,向上涵盖本地区的整个史前时代。该文化大致成体系传承,其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载大体印证,在经济上由采集狩猎发展而为农耕、畜牧与盐业,产生了最初的权力形态,具有浓厚的以巫为特色的原始宗教色彩,且与继后出现的巴文化关系密切。该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远古文明基因的探寻。

    • 律师群体与美国镀金时代的“司法达尔文主义”

      2020(5):9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11

      摘要 (951) HTML (0) PDF 1.34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镀金时代的美国最高法院在案件判决时,经常奉行“司法达尔文主义”理念,保护强者,压制弱者。学界认为法律形式主义和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思想保守是引起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却忽视了律师群体在案件判决中的关键作用。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更突显了律师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与法官保持着紧密关系,又是大公司的雇员;而且其司法理念受到斯宾塞和托马斯·库利思想影响,在案件判决中,律师成为“司法达尔文主义”理念的解释者和践行者。

    • 中外手工造纸技术研究的述评与前瞻

      2020(5):104.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00512

      摘要 (1022) HTML (0) PDF 1.34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化遗产价值和科技文明价值。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视角:一是从科学技术史和文明传播史的角度对造纸史进行研究;二是从地方社会史和人类学的学科视野对造纸技术进行研究;三是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本土实践研究。本文从文献资料和研究动态两个方面回顾和反思中外手工造纸技术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认为中外学者对手工造纸的研究兴趣、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转型是不同时期人们对造纸技术的认识转变的结果。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造纸技术通过走“乡村手工业”发展道路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乡民增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