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习近平外交思想历史逻辑的三个向度

      2022(3):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1

      摘要 (274) HTML (0) PDF 1.1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其发展完善的历史逻辑值得深入研究与总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汲取中华文化智慧与文明成果,鲜明展现推动全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新时代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外交征程中,既为扎实办好中国的事情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朝着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迈进。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充分彰显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开拓性意义与推动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世界性价值。

    • 绿色信贷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兼论能源消费视角下的中介效应

      2022(3):13.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2

      摘要 (264) HTML (0) PDF 1.25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熵值法测算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绿色信贷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从能源消费视角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较大且综合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绿色信贷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信贷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金融供给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绿色信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绿色信贷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消费效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

      2022(3):27.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3

      摘要 (271) HTML (0) PDF 1.2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11—2019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于此,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同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来检验在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同分布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有明显促进作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确是刺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另外,受教育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均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有明显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明显。

    • 高质量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与发展路径

      2022(3):38.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4

      摘要 (465) HTML (0) PDF 384.8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十四五”期间乃至到2035年,高质量将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针,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高质量特殊教育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作为现代化结果体现出来的静态目标的达成表现,也包括作为现代化进程体现出来的动态演进历程。其基本特征包括:定位的公益普惠性、发展结果的优质均衡性、教育安置的动态适应性和学生培养的全面发展性。促进高质量特殊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程度,推进融合教育不断发展,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 “山—海”之间的文化意识与无意识——文本“谱系”中的《在山的那边》

      2022(3):47.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5

      摘要 (279) HTML (0) PDF 1.15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山的那边》一诗的“信念”主题是在经典化过程中和特殊的文本“谱系”中逐渐确立起来的。进一步考察该诗的文本“谱系”,并将此诗重新归置于“八十年代”或“新时期/文学”的思想文化语境中,可以打开其“信念”主题之后不同寻常的隐秘的文本空间。此诗在“山—海”对立的结构形式中表征了“八十年代”“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缺失或不满,即“求诸于外”的文化意识与精神“失父/寻父”的无意识。

    • 现代女性画家诗人的诗词交往与组织建构的互动关系

      2022(3):5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6

      摘要 (246) HTML (0) PDF 1.15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虽然古代女性画家诗人的创作与男性画家诗人相比,在数量和水平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女性画家诗人继承了这一优良的艺术传统,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诗人的创作呈现出社团化倾向明显、性别意识更加鲜明等新特征。女性画家诗人通过诗词创作不仅加强了女性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与社团外成员亦发生频繁的诗词互动,这些都对女性画家诗人的艺术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叶燮以“诗风正变论”为核心的文学史观

      2022(3):6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7

      摘要 (268) HTML (0) PDF 1.16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叶燮将与时运诗运相关的“正变”隔绝在《三百篇》。对后《诗经》时代,则将“正”限制在建安诗,打破了诗体正变论,是为“诗风正变”论。其中汉魏至宋诗的“变”包含“启盛”和“有因”两个因素,否定了“因=盛”,改传统的“变=衰”为“变=盛”,直指明七子要害;而对“变”中有“因”的强调,也有力地批驳了楚风。叶燮将诗歌史视为“盛衰因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并用“变而不失其正”贯穿关联。宋以后,“变”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之意。叶燮指出“有意为工拙”为宋诗的突出价值,并达到踵事增华的顶点。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服装厂中的犹太移民女工境遇探析

      2022(3):7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8

      摘要 (247) HTML (0) PDF 1.17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大批东欧犹太女性进入美国。犹太女性移民大都因为生活贫困不得不进入就业市场,又因为传统文化和人际关系网络而主要进入美国工业化城市中的服装厂工作。这些犹太服装女工以年轻未婚女性为主,大都作为廉价劳动力分布在制衣生产线的基础性岗位上,面临职业升迁困难,工资处于低水平,以及遭遇性别歧视等困境。对于这样的工作境遇,她们一方面积极适应美国工厂的生产方式,同时也通过跳槽、参加工会和罢工等方式进行抗争,但大多数女性在婚后回归家庭,结束工厂职业生涯,选择以家庭为中心开展新的经济参与活动。

    • 从赶超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新时代奥运战略的战略选择

      2022(3):8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09

      摘要 (253) HTML (0) PDF 1.1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奥运战略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实现“赶超”增长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的社会转型期,继续实施奥运战略是持续推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包容性发展理念为奥运战略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奥运战略创新实施模式,应确立以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为战略目标,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工作方针,实现竞技体育的内部均衡协调发展,以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市场企业、社会体育组织为发展主体,建立兼顾多元主体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贯穿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实施多元目标追求的竞赛组织治理体系,以促进实现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的创伤美学

      2022(3):94.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10

      摘要 (271) HTML (0) PDF 1.1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非常关注人类的创伤体验和悲剧性命运。《别让我走》是他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凭超凡的想象描绘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克隆人群体,面对生命和责任时表现出的复杂情感。克隆人的生活经历映照着当今人类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石黑一雄借助于新奴隶叙事、空白叙事以及“旁观者效应”,细致地剖析克隆人遭受的无形的、无言的和无助的精神创伤,充分展示了一种融创伤、悲壮和审美为一体的创伤美学。

    • 时空破壁与场域重构:面向文化数字化领域的元宇宙

      2022(3):102.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311

      摘要 (245) HTML (0) PDF 1.4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元宇宙是基于高速互联网与全新数字化交互技术,是未来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深度交互和社会体验,有望重塑未来社会关系与经济秩序的技术体系。元宇宙概念快速“破圈”传播并在多个行业前瞻预研中持续走热,也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升级路径。对元宇宙的全真互联与虚实融生的体验革命在文化数字化场景进行前瞻探索,在依靠技术革命释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拓展和变革了社会关系。同时,以理性思维和文化视角审视未来数字社会下文化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做出调控,对文化在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融汇共生具有建设性价值。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