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共产党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的历史考察

      2022(6):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1

      摘要 (236) HTML (0) PDF 1.07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构建统一战线话语的一个重要时期。为发动各界民众共同抗日,逐步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构建的实践中,将其与党的领导权建设问题有效结合,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形成了以文化社团为话语传播载体的创新路径,创造了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统一战线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的历程,反映了通过统一战线话语的构建来掌握抗战话语权的实践路径,彰显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为当前我国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基于农业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

      2022(6):13.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2

      摘要 (238) HTML (0) PDF 1.93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降低农业获取资本的难度从而增加农业资本投入,而资本投入能促进资本快速积累,进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不含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四个维度评价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农业资本投入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经农业资本投入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受农业资本投入中介效应影响的门槛特征。

    • 国家级开发区设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022(6):27.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3

      摘要 (217) HTML (0) PDF 1.1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级开发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2006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国家级开发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提升了第一产业的产出比重,对第二产业的产出比重有显著提升,但第三产业的产出比重却被降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有益于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提升,但降低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具有地区差异:长江上游地区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江下游地区则显著促进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 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探究

      2022(6):41.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4

      摘要 (214) HTML (0) PDF 1.08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主要包括以高校各级学术委员会为中心的学术权力、以高校校长为首的行政组织掌握的行政权力和以高校党委书记为核心的政党组织拥有的政治权力。但在权力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权力固有的负面作用与扩张本能,高校自主权的双重属性与特殊地位,导致我国高校内部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因此,应构建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等为一体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基于制度环境内生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2022(6):49.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5

      摘要 (236) HTML (0) PDF 1.18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需要根据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度环境动态变化的客观实际,处理好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关系,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本文深入剖析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提出职业院校面临处理好与政府关系和市场关系的双重特点,并据此将制度环境作为内生变量建构职业院校发展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越位、缺位、错位等情况,推导并解释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偏离最优发展路径的机理,进而提出根据经济转型进展情况动态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政府结合经济转型过程逐步向职业院校放权、对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等建议,并在“政府-职业院校-市场”三位一体模式中提出政府、职业院校、市场的不同定位。

    • 儿童习惯品性培育:道德资本理路

      2022(6):57.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6

      摘要 (196) HTML (0) PDF 1.2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道德意味着行为意义的增长。道德资本是人参与社会过程中的价值再现,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好习惯是不断累积起来的道德资本,这笔“财富”利己、利他、利社会。立德树人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要义就是培育儿童好习惯。幼小衔接、终身教育的关键点是如何培养好儿童的习惯品性。建议通过转变观念、个体强化、生活渗透、环境浸润和游戏、多方联动和衔接等策略,培育儿童好习惯品性。

    • 闪烁间的现代性:近代舆论观念视域下的红绿灯

      2022(6):66.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7

      摘要 (204) HTML (0) PDF 1.06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绿灯,是近代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之一,率先在上海租界得到使用。其后,在“进步”的宣扬声中,红绿灯被逐步推广到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中,并成为市政当局用来宣扬政绩的对象。红绿灯的设立,虽然被视为进步,但也因其不完善受到部分质疑。在近代社会特殊环境下,红绿灯还潜藏有洋人对华人、城市居民对进城的乡人,强对弱、高对低的歧视性暗语存在。时人将红绿灯作为象征符号,阐发自己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等社会价值观念的见解。红绿灯作为透视当时市政建设治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国民交通规则意识塑造、社会价值观念倡导等诸多问题的窗口,汇聚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 新造中华资格之巾帼——晚清“女中华”的话语构建与女性想象

      2022(6):73.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8

      摘要 (190) HTML (0) PDF 1.08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晚清,对于女性的热情关注与想望是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知识界提出的“女中华”命题尤具典型意义。此说首见于上海《选报》的一则报道,后经金天翮在《女界钟》一书的引述,以及《女子世界》杂志举办的主题征文活动而获得关注。因为话语形式本身的开放性,所以在启蒙者言说与文学书写中存在着微妙差异,由此形成独具意义的张力空间。聚焦于“女中华”这一独特的社会性别符号,梳理它从产生到传播的具体过程,讨论晚清知识界如何借此参与女性的想象与再构,并力图揭示其与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深刻关联。

    • 焦竑对晚明王学的修正及其思想史意义

      2022(6):81.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09

      摘要 (194) HTML (0) PDF 1.1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晚明泰州学派后劲焦竑面对晚明王学空谈性命、玄虚而荡的现状,从王学内部理论出发对阳明后学作出修正。焦竑承接阳明及其后学基本观念,用“孝弟”诠释良知,严格把控性情关系,以应对晚明情欲恣肆之弊;倡顿、渐并重的修养工夫,以扭转阳明后学工夫疏旷之现状;提揭博学与经世,以救治晚明空疏学风。焦竑对晚明王学从本体、工夫至于学风作出的修正,反映出晚明理学演变的复杂形态,亦可看到晚明儒学思想之新动向。

    •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策略研究——基于跨文化适应综合理论视角

      2022(6):91.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10

      摘要 (247) HTML (0) PDF 1.4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生具有多重文化身份,在进入新的文化环境后,将持续应对跨文化交际与适应压力。对此,跨文化适应综合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综合分析框架。基于这一理论视角,国内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来华留学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营造更为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环境、激发留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等多种途径,推动来华留学生获得新的文化身份,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进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 综合性大学美术馆的知识生产与公共教育功能研究

      2022(6):100.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20611

      摘要 (213) HTML (0) PDF 1.09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资源积累的不足和地域的制约,综合性大学美术馆在飞速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本文从美术馆的知识产生机制出发,研究认为,为了克服综合性大学美术馆典藏精品的不足,其附设美术馆首先应明确自身作为一个知识生产主体的定位,而大学的知识生产,一方面是围绕着公共教育的核心——美育来展开,另一方面则是为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如此,大学美术馆收藏、展示、教育的传统功能方可在其创新性、复制性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显示其文化自信,并因而克服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