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 办 单 位 重庆师范大学

主编:孟东方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汇贤楼66幢4楼

邮政编码:401331

电话:023-6536278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429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4/C

期刊简介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1月,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刊载有思想、有创新、有深度的学术论文,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服务。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抗战文史研究”“经济管理研究”等重点建设栏目与“博士论坛”等特色栏目。

    查看完整简介>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 邓卓明,张天伟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1

    Abstract: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和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迈向新征程,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强大合力,进一步巩固和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持续向好局面。

  • 文丰安,冉微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2

    Abstract: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其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度与质量成色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将城市与乡村看作一个整体,科学谋划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目标,主要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等,并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正视某些现实梗阻。当前,我国城乡要素的流动仍有待畅通,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有待缩小,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城乡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为此,要不断畅通城乡发展的要素流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高城乡产业融合水平,以县域为单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建设新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 姜土生,杜忠泓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3

    Abstra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的做法是,分析当下社会心态培育不充分导致的社会治理困境,对标党和国家确立的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目标,梳理社会心态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提出改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典型负面社会心态转变、加强重点领域的社会心态培育等路径,以期实现良好社会心态培育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 田波琼,莫云娟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4

    Abstract:

    家庭抗逆力对提升学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福祉水平意义重大。本研究从生态性、发展性、动态适应性阐释了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内涵特征;从兜底保障机制、保护与补偿机制、压力缓冲机制、协作与沟通机制、调适与超越机制五个方面揭示了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究了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培育路径,即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筑牢家庭支持保障制度根基;强化社区和机构/幼儿园责任,增进家庭外部联结,给予缺失资源补偿;发挥家庭主观能动性,建立亲朋支持网络;增强家庭内部凝聚力,构建良好家庭组织模式;赋能家庭成员成长,秉持积极信念等。

  • 万玺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5

    Abstract:

    高校创业教育正经历深刻嬗变,亟待系统化重构。研究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收录的2010—2024年创业教育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分析创业教育研究发展历程。在梳理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剖析创业教育的底层逻辑,进而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未来高校创业教育需从创业教育内容要素与生态体系方面深化研究。

  • 孙千惠,张智勇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6

    Abstract:

    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方式,其实践逻辑在于有效运用多维互赖性特征优化教学效果。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含任务分配方式、资源共享机制、信息化评价措施、个人责任性、协作沟通技巧等五个核心维度的理论框架,旨在揭示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1)任务分配方式是优化合作的直接影响因素,确保成员间在任务完成中的目标达成性;(2)资源共享机制是提升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环节,促进成员间的信息和资源流动能利用彼此的优势提升整体工作效率;(3)信息化评价措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客观公正的反馈机制,促进了成员间的实时监督、识别问题与调整学习策略;(4)个人责任性是促进小组高效协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共同执行驱动,增强小组成员凝聚力;(5)协作沟通技巧通过情感纽带,提高决策效率,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 郑景丽,罗睿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7

    Abstract:

    数据共享是政府、平台与企业间数据资源整合的关键纽带,数据颗粒度则在优化共享效率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构建“平台—企业—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数据颗粒度与其他因素对各主体共享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数据颗粒度可提升平台与企业初始共享意愿。当数据颗粒度低于阈值时,系统趋向“理想共享”均衡;在数据颗粒度满足临界条件且监管成本较低时,政府倾向于采用“先激励后监管”的赋能模式以促成“理想”均衡;反之,若监管成本高昂,则倾向于“先监管后激励”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增加政府激励、奖励系数及平台补贴能加速系统向理想均衡演化。研究结论为数据流通环境下促进数据共享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 冉永春,陈晶晶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8

    Abstract: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借助技术创新、生产模式优化和产业升级三大驱动力,对乡村生态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实现渠道进行全方位赋能,从而有效驱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然而,当前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生态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人才短缺与知识结构老化制约生态产品价值深度挖掘,乡村产业结构单一致使生态产品多元化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影响生态产品流通与交易效率,政策体系不完善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够健全。为破解这些难题,需从科技驱动、人才支撑、产业融合、设施完善和政策引导五个层面精准发力,加强生态产品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建设,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产品多元化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生态产品流通,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长效机制,进而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强大动能,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周玉琴,刘欣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09

    Abstract: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已成为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的重要诱因。本文运用MODWT和基于TVP-VAR的联合溢出指数模型研究清洁能源市场和金属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借助前沿的分位数对分位数回归方法,以探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不同分位点对市场总溢出和静态溢出不同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清洁能源与金属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溢出效应,且主要表现为长期溢出,其中清洁能源和有色金属市场主要为溢出输出者,战略性金属市场是主要的溢出接受者。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清洁能源和金属市场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时变性和非对称性,在市场状态下行时期影响程度更高。研究结论可为投资者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和监管机构制定气候政策提供经验依据。

  • 黄蔷,魏星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10

    Abstract:

    跨文化传播中的“他塑”与“再塑”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城市形象认同性建构的重要机制,体现为城市形象既受到外部“他者”的定义与表征,又在本土文化的自我反思与重构中实现主动塑造。本研究从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城市形象塑造与跨文化传播视角对YouTube平台上外籍博主发布的涉渝视频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讨外籍博主如何通过身体在场与互动进行“他者”叙事并进而塑造重庆城市形象。研究发现,涉渝视频题材集中在建筑奇观、山水地貌、立体交通、麻辣美食及赛博朋克风格夜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高辨识度的多维城市意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他塑”与“再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交互机制,提出优化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的路径。

  • 李若岩,张晓庆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11

    Abstract:

    近些年来播出的《梦中的那片海》《谈判官》等青春剧,在审美价值与深层意蕴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生动塑造了一批心中有梦、为梦拼搏的青年群像,彰显了满满的正能量、洋溢了稳稳的小幸福,观照了青年群体的现实状态,契合了青年人的心理诉求,饱含了对青年的价值引领。这些电视剧的探索启示着:青春剧的创编和制播,要凸显其作为一种类型剧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从而提升其艺术辨识度;要注重艺术内涵和艺术表现的融合统一,从而提升作品的审美品位和艺术境界;要立足于当下中国的影视艺术场域,遵循社会文化逻辑、青年成长逻辑、影视市场逻辑,将青年群体置于梦想氛围、职场氛围、婚恋氛围之中,从而聚焦青年的人生追求、事业打拼和情感世界;要以更加亲切的叙说、更富质感的情节、更为理性的阐释,走进青年的内心深处,从而激发出青年群体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成长的自我觉醒。

  • 李雪莲

    2025, DOI: 10.19742/j.cnki.50-1164/C.250212

    Abstract:

    彭水苗族“娇阿依”的产生、发展与其所处地域联系紧密,是极具地域性的文化标志之一。作为彭水代表性非遗苗歌,“娇阿依”在苗乡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交流、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成为彭水苗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梳理“娇阿依”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探究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路径,对于科学保护、传承与发展彭水苗族音乐,构建地域特色音乐文化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
过刊浏览